三伏天已至,全国多地进入持续高温"炙烤"模式。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,今年极端高温地区已突破40℃大关。去年同期的统计数字更令人警醒,三伏期间全国累计报告热射病、中暑等病例2.1万例,其中不乏户外作业人员伤亡的案例。
在这灼灼烈日下,对于坚守在生产车间、施工场地、运营现场和一线调试的劳动者而言,他们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在滚滚热浪中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推进。高温对他们而言,不仅是体能的极限挑战,更是安全防线的严峻考验。
如何避免高温"杀手",保护每一位员工的安全,这份"冷"知识清单将为您解锁安全作业密码:
生产车间:封闭空间的热"聚变"
在搪瓷生产车间的厂房内,热气与设备余温汇聚,尤其800℃高温的搪烧炉散发出阵阵热浪形成了"高温孤岛",需针对性升级降温方案:
定向送风系统精准对准高温作业点,搭配带有喷雾功能的移动式水冷风扇,同步实现降温加湿。
检查设备散热通道,及时清除散热口堆放的遮挡物,保证设备热量的正常排散。
施工现场:直面烈日的"烤箱"攻势
施工现场的水泥地、钢结构在烈日下会产生强烈反光,形成 “双重烤验”。研究表明,反光会使人体接受的热量增加 20%,更容易引发中暑。
01
工人除了佩戴遮阳帽,可在安全帽内加装透气吸汗的冰丝内衬,既能减少头部吸热,又能吸收汗液避免中暑。同时,脚手架、塔吊等高空作业区域,由于空气流通快,很多人觉得不会太热,实则高空紫外线强度比地面高 15%-20%,需减少皮肤暴露面积,穿戴防晒衣或佩戴冰袖,防止皮肤晒伤。
02
在施工时间安排上,工地采用 “早出晚归” 模式,却没把握好最佳休息节点。下午2-4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,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体力消耗大,在此期间可考虑安排项目工地的工人进行2小时强制休息。
03
休息时,禁止工人坐在地面或钢结构上,可准备大功率风扇和隔热坐垫,通风降温的同时,避免地面高温通过身体传导热量。
04
施工现场的临时配电箱易因高温引发故障,需在配电箱旁放置降温风扇,定期检查箱体温度,确保不超过 40℃。
运营现场:高温下的"守卫战"
高温个人防护
科学补水,适时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。
尽量将户外巡检、设备维护等作业安排在早晚,避免午间高温峰值时段作业。
运营现场环境复杂,务必留意周边环境,预防蚊虫蛇蚁危害。
作业环境优化
检查污水站通风设备,半封闭区域可加装通风设施,避免有毒气体聚集。
中控室内精密设备,需额外关注降温,温度不得突破28℃警戒线,建议在机柜内部署无线温湿度传感器,配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动态调控。
适当配备有空调等降温措施的防暑休息区。
藿香
正气水
冰袖
电解质
饮料
酒精
风扇
防暑包清单
黄金急救法则
当发现有人出现面色潮红、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征兆时:
立即转移至树荫处,解开衣物扣,
开启冰敷模式(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重点冷敷)
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饮用含盐分
(0.1%浓度)的凉水,
如无专业医用降温仪,
可用风扇 + 酒精擦拭体表进行物理降温。
高温防护需精准施策,各个场景落实这些“冷” 知识,既能保障生产进度,更能为一线工作者筑起健康防线,平安度过三伏天的“烤”验。